【专家观点】周天勇:调水增地是扩需求与稳增长的重大发展战略 天天头条
周天勇 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
感谢许磊的主持,尊敬的贾康教授,很高兴能够出席会议和分享我的一些研究。
经济增长在目前和未来,遇到的问题是,生产方面动力不足,需求方面的重点是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增强居民消费支出能力。然而,投资也是重要的方面。从分布看,城镇面积、城镇各类设施、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等,大都超前、饱和和过剩。高速、高铁和机场负债多和亏损大。那么,投资什么领域?我认为,未来15年,最重要的投资领域是,加大工程调水、开发可利用土地。既可加大投资需求力度,生产方面土也有土地要素增加、土地资产溢值,支撑和稳定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土地资源分布严重错位
一个国家,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人口、土地和淡水。人口、淡水和土地,一般来说,不能通过贸易、采矿和工厂化生产来创造和提供。粮食、能源、其他矿物,只要有劳动力、土地和淡水,都可以用生产和贸易的办法和途径去解决。历史上忽视人口、土地和淡水的民族,发展会遇到坎坷。在研究发展的研究中,许多专家曾经告诉我们,你们人口太多,需要减少。但是,主要经济体国家都通过工程建设调配了大量的淡水,促进了他们的发展,中国需要调水,这样的经验和对策,则告诉我们的学者不多。
中国存在着人口、土地和淡水三大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存在着严重的错位。北方降雨量小、河流径流量不大,干旱缺水,西北内陆甚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南方湖河雨水充沛。时间上看,北方夏秋两季一些时段集中降雨,冬春夏秋季一些时段可能干旱少雨甚至无雨。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土地相对缺乏;西北、华北和东北,人口相对密度较低,并且向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流动;土地资源,特别是未利用土地资源丰裕,一些工业因缺水而不能布置,甚至为了节水还要被整治和收缩。
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2019年北方六区水资源总量为5610.9亿立方米,远低于南方四区的23430.2亿立方米;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六省人均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低于国际人均500立方的极度缺水状态。从水资源总量/国土面积来看,占据国土面积1/6的新疆地区,水资源总量仅为870.1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土地约5.2万立方米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万立方米;而湖南、福建、广东、江西、浙江等地区均超过10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中国南方(云贵藏另计)最为丰沛为14482亿立方米,次之为西南云贵藏为3431立方米水;东北(界河部分均分)为2381亿立方米,而西北和华北两大区域总计仅为1527亿立方米。
从水系看,中国南方淮河622亿立方米、长江9513亿立方米、珠江3338亿立方米、闽江620亿立方米、钱塘江389亿立方米;西南区域雅鲁藏布江(出境口)1654亿立方米、怒江(出境口)689亿立方米、澜沧江(出境口)水量641亿立方米、红河(境内)元江484亿立方米。东北区域辽河126亿立方米、图们江75亿立方米,界河黑龙江到河口段3408亿立方米(其中松花江支流735亿立方米)、乌苏里江623亿立方米、鸭绿江328亿立方米;西北华北两大区域:伊犁河130立方米、额尔齐斯河110亿立方米、塔里木河398亿立方米、黄河661亿立方米、海河228亿立方米。
濙水供给不足造成了土地资源短板和生态环境恶化
国土利用率低,可利用土地资源分部不平衡。 我国国土开发利用率较低,处在低水平利用的国家之列。中外之间比较,欧美可利用土地占国土面积85%到90%, 中国为71% ,中国比低15到20个百分点。我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也较低,仅为13.32%,仅比世界平均水平略高2个百分点。中国耕地/国土比,低于印度、欧洲、美国和韩国分别为51.51%、29.5%、17.31%和 17.66%左右。
水资源的分布不平衡造成了耕地严重不足。 我国国土开发利用率较低,处在低水平利用的国家之列。中美之间比较,欧美可利用土地占国土面积85%到90%, 中国为71% ,中国比低15到20个百分点。我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也较低,仅为13.32%,仅比世界平均水平略高2个百分点。中国耕地/国土比,低于印度、欧洲、美国和韩国分别为51.51%、29.5%、17.31%和 17.66%左右。
可利用土地的紧张,造成了居民居住的低质量。国际城市居民居住用地占城市总面积60%左右;我们城市居民居住用地占城市面积22%到25%左右。韩国日本人口密度比我们大得多的情况下,住宅一户建很多,一般为两层和多层;我们大多都居住在30多层的高楼上,影响了消费和商业活动。
水供给不增加,推进城市化就是生态环境恶化,而不推进城市化就不可能现代化。水资源少的地方,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不进行工程调水,后果就是生态和环境灾难。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没有调水工程的地区,也就没有工业化社会、现代社会的生态优美和环境良好,简言之,没有水就谈不上有美好的生态环境;欧洲、日韩、美加、澳大利亚等等,现代化和工程调水工程并没有毁坏他们的生态,而是改善和提升了生态环境。
投资工程水利 增加可用土地 支撑经济增长
我国国土开发利用率较低,处在低水平利用的国家之列。中外之间比较,欧美可利用土地占国土面积85%到90%,中国为71%,中国比低15到20个百分点。我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也较低,仅为13.32%,仅比世界平均水平略高2个百分点。中国耕地/国土比,低于印度、欧洲、美国和韩国分别为51.51%、29.5%、17.31%和 17.66%左右。
水资源的分布不平衡造成了耕地的严重不足。我国目前人均耕地面积1.36亩,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600多个市县低于联合国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地日本30亩、韩国21亩、欧洲600亩、美国1070亩。中国2020农业就业劳动力规模17072万人,占就业总劳动力的22.87%,农业劳动力平均粮食种植耕地面积7亩左右,(基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农业劳动力平均数十甚至上千亩的规模化农场相比,在农业生产成本上处于明显劣势。
调水增地战略任务及其实施方略
中国国土面积144亿亩,如果进行国土二次开发,提高5%的利用率,可以获得7.2亿亩可利用土地。按照用途分为5亿亩耕地,1.5亿亩建设用地,0.7亿亩园地。我们有大规模的体制和结构性农业劳动力剩余资源。劳动力与再开发的土地结合,发展二三产业,生产粮食、饲料、肉类等农业产品。
根据中国淡水分布不平衡,人均工程可调水150立方,总量达到2100亿立方;采取网状调水,支流、上游、中游、下游互相交叉连通,形成中国中部南水北调网、东北部北水南调网、西部藏水入青入疆网和川水入河西走廊网。
增加土地要素与支撑经济增长。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取消了土地要素变量,主要理由是土地大量地用来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增加值在发达国家占GDP比例很低;在国土开发成熟国家,土地供给是一个固定的量,不再增加。中国一是土地开发利用不足,二是建设用地特别稀缺,而建设用地对增长的贡献率较大,因此可以仅就建设用地增长乘以产出系数,来计算土地对增长的作用。因此,需要将增长函数从对数模型调整为三结构的古典增长模型。
工程调水的经济特点:水是自然资源,水利工程寿命长,几乎是永久使用,时间越长,长期看投资公摊成本极低。近水近调、低成本自流、网状优化调水。自流水农用、节水灌溉;工程调水用于生活、工业和服务业;再生水用于湿地草地林地等生态环境。
三结合大力度投资调水开发可利用土地。调水与增地结合起来,增加土地与土地交易结合起来,融资与开发土地资产和水权抵押结合起来,发放长期调水增地国债,提供长期土地水权抵押式开发和商业贷款;由于有优质的土地和水权资产,其投资风险低、债务还本付息较为安全;未来15年,按照年平均提供10万亿调水和开发土地国债和贷款融资。
以调水增地从生产和需求两方面推动经济增长。其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已经饱和,而且效率低、债务大、亏损严重;今后10年每年需要有大规模的领域,用以巨额投资建设来拉动经济增长;工程调水、开发土地、补偿生态,是一举多得,对中华民族当前、长期和长远都有是有益的战略性举措;时不可待、机不可失,应当下大决心、用举国之力,实施工程调水、开发土地的战略。
关注
获取内容
X 关闭
-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