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信息:旅游 | 境外旅行商河南踩线忙 解锁古都洛阳出彩密码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2023-04-26 20:16:41

20天、1232万人、87亿元,这一组数字是今年4月1日至20日期间,洛阳文旅取得的喜人成绩。

4月24-25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入境游产品研发工作营一行人走进了“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网红打卡城市”洛阳,解锁其成功的密码。


(资料图)

一袭汉服让古都洛阳再次青春登场

“应天门一眼千年,洛阳城古今辉映。”这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入境游产品研发工作营受邀港澳、东南亚等境外旅行商初到洛阳的第一印象。

每当洛邑古城华灯初上之时,青砖铺就的小街人头攒动,不时还能听到呢喃吴语、川渝乡音。许多年轻姑娘换上了各式汉服,她们手持团扇,红袖舞动,步履轻摇,宛若李白笔下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往年在春节和三月之间有一段旅游的淡季,但今年不一样,接待的游客一直都很多。”洛阳龙门石窟国际旅行社研学部沈亚兰告诉记者,洛阳一直努力走在研发文旅产品的第一方阵。最近,洛阳推出了全国首个历史人文类博物馆“夜宿”项目,还创新了沉浸式剧本杀“神都奇幻志”。但在洛阳的文旅消费市场上,最为出圈的还是最受年轻游客喜爱的汉服体验。

美团数据显示,4月以来,洛阳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45%,以汉服体验为特色的洛邑古城排在同城热门景区第一,日均客流量达2.5万人次。

对于汉服体验的火爆,拥有多年文旅业从业经验的沈亚兰认为这源自于更高价值体验的追求与兼容并包的城市文化。“汉服的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和重视,以前的人旅游以打卡为主,偏向走马观花式旅游,现在大家更看重精神追求,不仅要看点景色,还要学文化。而且,汉服独特的设计、工艺、颜色、图案等方面的精细和考究,足以让年轻人对蕴含在其中的中式美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和追求。”

同时,沈亚兰认为,兼并包容的城市文化也是汉服体验火爆的原因之一。在洛阳,任何人不必拘泥或羞于尝试汉服,甚至当地还有穿汉服免门票的景区鼓励你去体验这袭厚重与浪漫碰撞的华裳。

一朵牡丹花让洛阳“花”样经济繁盛

周敦颐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欧阳修赋诗句“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记者随“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入境游产品研发工作营一行在洛阳的大街小巷里看见,街道上、公园里,四月洛阳城的暖阳将空气中的牡丹花香散入春风,由恬淡煨至香浓。

据沈亚兰介绍,“洛阳牡丹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史,牡丹在洛阳的栽培,始于隋盛于唐,名甲天下于北宋。直到现在,每至春暖花开时白居易笔下的‘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便会成为洛阳的亮丽景观,有大量的诗词歌赋写尽了牡丹的姿色万千。”如今,洛阳牡丹种植面积已达10余万亩,1100多个品种,牡丹遍布全城园林景点、街头花坛、机关庭院和城郊园圃。并早在1992年7月时,洛阳还建立了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牡丹基因库。

相较于别处生长的牡丹花,文化底蕴深厚的洛阳牡丹更具观赏性。但由于最佳赏花期仅在二十天左右,这一时限性也让洛阳为留世人下牡丹花做足了“花”样经济的功课。

牡丹瓷、牡丹花酒、牡丹花茶、牡丹画、牡丹饼、牡丹油……洛阳的能工匠人们依托牡丹花的药用价值、美学价值、实用价值研发出了数量客观的产品吸引了省内外消费者。据介绍,以受游客欢迎的牡丹花全茶为例,做花茶时一般会选择盛开在即的白凤丹牡丹的鲜花,并且要在晨曦微露时分采摘,经科学加工,将花瓣、花蕊、花粉完整入茶,以此保持牡丹花的完整花型。

当洛阳牡丹变成一种文学意象,当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推进创造财富、促进就业的产业形成,当这种文化产业发展向好时,必然会拉动区域文旅消费更加稳定地持续增长。

一处石窟让研学游成洛阳文旅新业态

“如果带着香港的中小学生们来洛阳研学,我会组织他们提前查阅武则天的历史资料,再带着他们在洛阳一一求证哪些为真、哪些为假。我想这样一来,香港的孩子们在很小的年级就能对我们中国的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在龙门石窟观赏完卢舍那大佛的香港旅游学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关锦智认为,龙门地区的石窟与佛龛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而且龙门又是由大禹(夏朝天子)治水时所开凿。每一处景点其实都包含了非常值得探究的文化,非常希望香港的孩子们能实地去触摸国家的历史。

记者了解到,2015年时关锦智就开始筹划与大陆省份开展研学游活动,他来到的一个省份就是河南,因为这里见证着“最早的中国”。

据悉,近年来洛阳以其厚重历史文化为脉络,针对港澳青少年的特点和文化需求,开展的港澳青少年游学洛阳系列活动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下一步,洛阳市将进一步丰富研学旅行产品,将研学旅行与亲子教育结合,开发自然科普、人文涵养、劳动教育、红色文化等题材的研学课程,推出优质研学类旅游产品;强化研学游管理、评价体系,加强研学游人才培养,加快推动洛阳研学旅行产业腾飞。

“过去香港每年大约有15-20万人次学生前往内地展开研学游,我相信未来每年一定可以突破30-40万人次。”关锦智希望香港和内地的中小学生可以一起参与研学活动,共同在体验中寻找文脉传承。

首届绿美广东竞风华大型主题活动启动,可视化展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全球新资讯
<< 上一篇
最后一页
下一篇 >>

X 关闭

  • 太阳能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新能源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