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8.3%——贵州水环境综合治理成绩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始终牢记嘱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从2011年的5.53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22年的4.57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68.63%提升到2022年的74.03%,贵州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
2022年,全省119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状况总体为“优”,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8.3%,这是贵州水环境治理的显著成绩。
(资料图片)
松柏山水库湖光山色美如画。(省水利厅供图)
地表水状况“优”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山高坡陡土层薄,一旦遇到短时强降雨,大量的土壤会随着雨水冲入河道,不仅造成石漠化现象和耕地减少,随雨水进入河道的泥土也会导致河道淤积。同时,贵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广袤的喀斯特地形(占全省国土面积61.9%),使得贵州水环境如同一个大“漏斗”,常面临有水难存、丰水又缺水的难题。
河道淤积易堵,水堵不畅易臭,喀斯特地形存水易漏,这是贵州治理地表水面临的问题。
“河道治理后,架了桥,又美化了环境,出行更方便了,我们饭后还可以散散步。”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莲池村村民指着治理后的河道说。
遵义红花岗区去年投入5132万元,综合治理河长19.59公里,既修复了河流水生态,又提升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有效保护2446亩耕地安全。
同样,贵州东部有一条瓦屋河,曾经河道水毁严重,河岸垮塌,垃圾乱倒,污水乱排,农田受到冲刷,河道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近年来,铜仁市将瓦屋河流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划分为2段4工程,通过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岸坡防护生态治理、岸线绿化等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治理河道10余公里。
“如今,水清了、岸绿了,漫步瓦屋河畔,经常能看到河里有野鸭子嬉戏,真是美极了。”瓦屋河附近的村民说。
随着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水利“百库大会战”等项目实施,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缓解,地表水易漏问题也得到解决。
目前,贵州水网现已基本构建起“一核四区”主骨架和黔中、夹岩等水利枢纽为龙头的主动脉,水利系统已建在建水库工程2700余座、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1万余处,“十二五”以来建成水库工程骨干输配水工程4700余公里,近5年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面积73.5万亩、综合治理各类河长2300余公里,为贵州水网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表水治理后,黔之大地,随处可见地表清泉流,润泽四方田。
水质达标率100%
“河里又开始有鸭子嬉戏了。”铜仁市瓦屋河附近的村民感慨。
为了让瓦屋河水质恢复如初,实现根本好转,目前,已完成沿瓦屋河沿岸村民组污水处理项目21处,集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标运行;已完成瓦屋河含汞污泥治理工程(司前村尧头至瓦屋社区龙塘段)和克兰寨河道工程。
同时,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机制,对瓦屋河流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实现农村白色垃圾“不裸露、不入河、不污染”。并且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妨碍行洪、非法取水、非法排污设障、非法捕捞等各类水事违法犯罪行为,河道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同样的行动在贵州南部也在开展,黔南自治州聚焦污染整治,推进控源截污,建设改造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334公里,完成都匀市、福泉市等6个县(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累计建成都匀墨冲、福泉牛场、罗甸七道拐3座垃圾焚烧厂及14座其他垃圾处置设施,推进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全覆盖。
通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会议制度、河长巡河制度、督查考核制度等,查找工作存在问题,督促指导县(市)或乡镇完成144个问题整改。建立暗访巡查台账,充分运用“派工单”压实整改责任单位责任,推进32个突出问题整改。督导县(市)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排查,严格抓实河湖“清四乱”,完成136个涉河问题整改。
现在黔南自治州已实现水环境、水生态稳中有升,纳入省考核的31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22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多措施大力气综合治理水质质量的情形在全省各地进行,且成效明显。据介绍,2022年全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治理后的铜仁市瓦屋河。(铜仁市水务局供图)
河湖水质持续改善
治水贵在恒心,面对社会的发展需要,水质需要持续改善,贵州改善水质的脚步一直没停。
有传承方可继承。2009年贵州首次在六盘水境内的三岔河实现“河长”管水模式,通过实施工业水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119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0多亿元,三岔河由浊变清,水生态环境逐步变好。2014年起,全省围绕“生态补偿制”与“河长制”的治水管水工作方法,开展了“净水”行动。
2017年以来,贵州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全力守好“两江”生态责任地,针对全省4697条河(湖)、2407座水库、17150座山塘共设置2.2755万名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实现了全省河湖水体的全覆盖,做到每条河流、每座水库、每个山塘都由第一责任人管理负责,全社会共同监督管理。分级聘请近1.1万名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属地聘请近1.8万名河湖巡查保洁员参与河湖日常监督、巡查和保洁,积极构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江河湖库体系。
毕节市强力推动落实“一河一考”措施,把河湖综合治理纳入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月调度、月通报”跟踪调度机制和工作奖惩机制,加强对基层河湖制工作的督促指导,定期组织验收评价,全面动态掌握全市河湖长制工作推进情况,适时对河湖治理工作成效明显的通报表扬,对建设任务未完成的进行通报约谈,有效将责任压紧压实,全力推进河湖制各项工作,提升河湖治理质量,让每一条河流“长治久清”。
类似的措施也在全省各地进行,如黔南自治州严格落实州级“一县一考”“一河一考”“一单位一考”和县级“一镇一考”“一河一考”,并将考核结果移交组织部门,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腹地,河网密集、河流纵横交织,境内有4697条河流及无数条小河,10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984条,水资源丰富,河湖水质的持续改善,将促进贵州水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川
编辑 彭杨
二审 余昌旭
三审 彭美玉
X 关闭
- 太阳能